上海轶鹰起重机械多举措并举求发展
炎炎夏日,在沪工集团(轶鹰)
起重机械有限公司上演了这样的一幕:工人们在生产车间紧张地工作;沪工集团张总在忙着接待国外客商。送走国外客商后,张总说:“实在是太忙了。近一个月来,我接待了6批国外客商,新签订销售合同5份,其中包括12月份销售7.56万台
手拉葫芦的合同。
目前,轶鹰月产量已增加到5万台,是同等规模企业的1.3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起重机械产品销售数量持续下滑,轶鹰销售收入和利润仍能稳中有升,订单连续不断,工厂满负荷生产,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平时注重经营体系建设,多策并举,较早地做好准备,应对市场动荡的挑战。
轶鹰注重经营体系建设,积极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主要做法是:
优化产品结构。从起重机械销售景气报告中发现,低档机械的销量持续下滑,品牌价值高的中高档机械的销售状况一直保持平稳状态。因此,轶鹰果断地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将中高档表壳产量比重由60%调整到80%。目前,尽管轶鹰的总产量稍有降低,总产值却上升了20%。
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而轶鹰通过技术攻关,克服尺寸匹配难度大的困难,成功开发出精钢压制,坚固轻七手拉葫芦罩壳高强度足料全新设计吊钩。由于大幅提升了起重葫芦的稳定性、安全性,轶鹰的产品赢得了稳定的市场份额。
降低生产成本。变废为宝,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节省的原材料费用占到整个葫芦表壳价值的30%。这个举措极大地降低了原材料生产成本。同时,轶鹰努力降低劳动力成本。在想重机械制造行业,月产5万台起重葫芦需要配置500名员工。轶鹰长期致力于多技能工的培养和高级技工的梯队建设,全体员工都掌握了2项跨工种技能,有45%的员工还掌握了3项甚至更多技能,使人力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从而提高了利润率。
坚持客户至上的服务原则。帮助客户解决了燃眉之急。客户随后就把订单追加。
注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轶鹰始终认为人才是企业*重要的财富,企业要和员工共同成长。1997年,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时,轶鹰的订单曾受到严重影响。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轶鹰将保证员工收入当作*一任务,从企业积累中拨出专款支付员工工资,使内部凝聚力大为增强,企业顺利渡过了难关。
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沪工集团员工表示要坚定信心,克服不利因素,发挥经营体系建设比较完善的优势,积极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