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坪起沙,混凝土中的碱含量如何计算?
(1)水泥中的碱包括总碱、可溶性碱和有效碱。水泥的总碱量并不能说明它对SiO2的活性,而有效碱含量则可作为水泥对SiO2的一个比较好的活性指标。但由于有效碱随可溶性碱量的不确定性变化较大,目前还没有能准确计算水泥中有效碱的方法。基于安全考虑,通常将水泥中的总碱均视为有效碱。故单位质量水泥Na2Oeq=(Na2O+0.658K2O)。
(2)掺和料有效碱,通常取
粉煤灰总碱量的17%作为其有效碱量,取矿渣或硅灰总碱量的50%作为其有效碱量。单位质量粉煤灰Na2Oeq=(Na2O+0.658K2O)×17%,单位质量矿渣(或硅灰)Na2Oeq=(Na2O+0.658K2O)×50%。
(3)由外加剂引入的碱均为可溶性碱,都视为有效碱。外加剂有效碱量=∑Na2Oeq×100%
(4)拌和水中的碱全部为水溶性碱,均能参与碱-骨料反应。单位质量拌和水Na2Oeq=Na2O+0.658K2O
混凝土有效碱总量=水泥有效碱量+各掺和料有效碱量+各外加剂有效碱量+拌和水有效碱量
一些学者认为以上粉煤灰“1/6规则”和矿渣“1/2规则”趋于保守。英国建筑研究协会标准(BREDigest330,1997)按照骨料种类和水泥种类的不同匹配分别考虑混合材的有效碱量,取消了统一的1/6和1/2规则。对矿渣,当掺量低于25%时,取全部碱有效计算,当掺量为25%~39%,按1/2计算,当掺量达40%以上,则忽略不计。对粉煤灰,当掺量小于20%时,全计;20%~24%时,按1/5计算;掺量大于25%时,则忽略不计。这样的计算较以往统一的粉煤灰“1/6规则”和矿渣“1/2规则”,更加合理。
骨料碱活性的检测与评定方法有哪几种?
骨料碱活性的检验方法包括岩相法、化学法、快速
砂浆棒法、混凝土棱柱体法、岩石柱法等,目前行业间不仅没有形成普遍认可的方法,且同一种方法的评定标准又有所差异。一般选取几种方法同时检验进行排除。
岩相法检验骨料碱活性的原理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岩相法的基本理论是基于矿物光学。具体操作是把骨料磨制成薄片,在偏光
显微镜下鉴定矿物成分及其含量,以及矿物结晶程度和结构。如不含有活性的岩石或矿物,可判为非活性;如鉴定含有碱活性成分,则必须用其他试验方法进一步论证。该方法的试验要点是准确判断蛋白石(无定形)、玉髓(隐晶纤维)、和鳞石英(结晶)和细粒状泥质白云灰岩的分子形态。该方法只能定性而不能定量地评估含碱活性的骨料在混凝土中引起破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