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焙烧透水砖景观砖的生产工艺
来源:世界砖瓦 作者:吴学东
一、概 述
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
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带动了
透水砖产品的发展。
本设计方案是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优化而成,针对透水砖的特点,加强了原料配料和制备、成型和切码运,特别是针对透水砖的特性,推出新型的隧道式干燥室和燃气
隧道窑,确保产品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而提出的技术方案,采用了国内*新的先进技术和装备,不仅技术先进可靠、而且投资结构合理,其技术和装备在国内处于*水平。
依然是遵循“技术成熟、设备先进、投资合理、产品一流”的指导思想,针对采用页岩和粘土作为主要原料,主要产品为烧结透水砖的实际,在我国烧结
空心砖的装备开发和取得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同时吸纳欧洲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以保证本项目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在技术方案中,采用压制成型生产工艺,它具有易烘干、易成型,产品品种多样化的特点。配套一条2.1米断面隧道窑焙烧、自动化一次码烧切码运系统、自动化隧道式干燥系统和自动化卸砖打包系统,*终实现产量高、档次高和质量好的既定目标。我们设计这条生产线的窑炉、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在国内处于*水平。
烧结“透水砖”实际上就是“
清水砖”中主要用于铺设广场、道路和市政设施的烧结材料,与非烧结材料相比,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色泽稳定、和美观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与市政道路、广场、园林绿化等工程上。通常情况下,透水砖应当采用燃气、燃油或者生物质燃料进行焙烧,我国同行的“内燃焙烧”方式不适合焙烧透水砖。经过再次认真地研究,我们认为采用具有易烘干、易成型,产品品种多样化的压制成型生产工艺*适合生产烧结透水砖、烧结清水砖和烧结空心砖等高档产品,不仅是当前国际上采用*广泛的生产工艺,而且具有产量高、产品质量好等优点。
本项目的生产线全部采用自动化码坯和干燥室自循环系统,窑炉燃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和成品自动化卸砖打包系统,全线实现自动作业。
二、 产品纲领及生产规模
1、产品纲领
主要规格表
以上规格参照了欧洲Wienerberger(维也纳山)发布的透水砖数据,透水砖的规格多达近百种,仅供参考。
2、生产规模
年产量1200-1500万块标砖(按100×200×50砖计算)。
3、质量标准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6001-2010《烧结
路面砖》、JCT945-2005国家透水砖行业标准中所规定的强度,
烧结透水砖和烧结清水砖是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的新型建筑材料,在建设生态城市、海绵城市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十分广泛和前景的市场优势。
三、原料及原料处理
1、原料
本项目的原料为: 1)页岩,2)粘土,3)尾矿渣。目前对原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情况还不了解,我们先假设这些原料均符合生产透水砖的原料要求,下一步需要对原料进行化验和样品实验。
2、燃 料
采用洁净天燃气为燃料,并采用外燃焙烧方式焙烧制品。制品焙烧之后的余热再加以利用送到隧道式干燥室内,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3、原料处理
透水砖属于陶砖的范畴,优质透水砖要按照陶瓷制品的方式进行配料,通常必须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料,根据产品的品质要求、颜色要求、用途要求等通过硅铝率计算以后搭配使用。
学习欧洲的做法,页岩和粘土运输进厂以后,分别堆成大垛备用,大垛的堆存量满足生产需要三个月以上,对原料做初均化处理。
页岩原料采用锤式
破碎机破碎,再用回转筛控制原料的细度,然后与粘土混合,二种原料均采用电子计量称按配方计量,一起进入“两滚两搅”对辊机处理进行处理,*后采用大型轮碾机混合碾练之后,送入料仓进行陈化处理,使混合料的物理性能得到很大提高,经陈化处理后的粉料,性能改善、混合均匀,从而满足烧结透水砖的质量要求。
混合料是由皮带
输送机送到料仓上的移动式可逆布料
皮带机,按要求把混合料依次堆放在陈化库中进行困陈处理。使原料中的水分充分迁移和润湿原料颗粒,从而改善物料的物理性能,并提高了原料的均匀性,从而保证成型、干燥和焙烧等工序的技术要求。
经处理的混合料由自动送料系统送到大吨位
压力机压制成型。
这一过程主要突出了有效控制原料细度、电子计量配料、轮碾混料碾练、陈化库陈化处理、等关键工序,确保了透水砖的产品质量。
4、工艺特点及关键技术
针对透水砖原料配料的特点,我们按生产陶瓷制品进行配料,采用独特的分开破碎再计量混合的方法,用电子称控制配料的精度,不仅满足产品的质量需要,而且可以配出不同颜色的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
四、69.8米燃天然气隧道窑主要技术性能表
五、隧道窑工作系统
隧道窑工作系统的使用是使产品在窑内能够按照人们的意愿,均衡的吸收热量,达到一定温度后完成物化反应,又均匀的放出热量,冷却到一定温度出窑。
制品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焙烧过程,是由所设置的工作系统是否合理决定的,因此,工作系统必须服务于温度制度,压力制度和气氛制度。使窑内各部产品都按照人们的意愿升温或降温。使整个窑炉在负荷运转中稳定安全可靠。
1、工作系统压力分析
常规隧道窑内压力制度是:一个零压面,在预热带与烧成带之间,在烧成带与冷却带之间;一个负压带,预热带;一个正压带,冷却带;一个负压谷,总烟道附近;两个正压峰,急冷区和窑尾区;*大正负变化在(—40Pa——10Pa)之间,窑头有明显负压,有大量冷空气侵入。窑尾是明显正压,有大量热空气,溢出窑外。为此,需设窑头封闭气幕以减少漏风。
69.8米节能窑的压力分布:将是四个零压面,一个负压谷,一个正压峰,*大正负压变化在-40Pa——15Pa之间;四个零压面为窑头、窑尾、烧成带首端和急冷区过后;一个负压谷为总烟道附近(—15Pa)一个正压峰为急冷区(+6Pa)。
69.8m节能窑的压力曲线和传统隧道窑相比,由于正负压减小。零压面增多,不但有利于温度控制,也减少了冷风的侵入和热气体的外溢。尤其在冷却带,大幅度减小窑内正压,增加零压面和负压区,打破了多年来,形成的冷却带全为正压的传统观念,为产品的迅速均匀冷却,减少窑具蓄热,降低车下温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窑头有明显负压,造成窑头温度偏低,温差过大,是传统隧道窑难以克服的重大缺陷。大幅度减少预热带上下温度差,实现自由调节是该窑的重点特点。69.8m节能窑的窑头压力接近于零,避免了大量冷空气侵入,在整个预热带的窑室下部,设有热空气
喷嘴和燃气烧嘴,上部拱顶设计有搅拌喷嘴,配合窑内压力,使窑内各部温度成为可控,使制品均匀的按计划升温和大幅度减小上下温差,由于窑室内上下温差很小,各部温度更接受于温度曲线,从而使温度曲线更有实际指导意义。
烧成带设有上下两排烧嘴,各烧嘴燃烧温度,气氛、流量、流速都由微机控制在*佳工作状态,可使烧成带的温度更加均匀稳定,急冷和窑尾的冷却风分别由多对喷嘴按上下两排喷入窑内,下排喷在棚板下的火道内,上排喷在产品上部空部,其好处是:
(1)由于分散喷入,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设节窑内的压力和冷却速度。
(2)对直接喷向产品的冷却方式而言,其冷却均匀,避免了局部过冷引起的产品风侵炸瓷。
(3)此方式比间接冷却更能灵活调节窑内压力,气体流向和冷却速度。
急冷区后和窑尾区共设多组热抽出口,全部设在窑顶上部。根据以上要求,分述各带的工作系统如下:
封闭气幕:窑头封闭气幕门,进窑为钢制封闭气幕,紧靠窑头代替窑门,此设计代替了传统窑都是砖砌,而节约了窑长可增加产量。
该窑尽量利用各种喷嘴,把窑头设为零压。该气幕为缝隙式,缝隙大小可调节,气幕气流横向对喷,以使窑头上下全为零压,气幕风源是经高温烟气预热过的热风,预计需风量0~1000m3,温度50~80℃,风压500~1500Pa,窑头设窑门。
2、排烟孔
(1)传统窑的排烟孔大都设在窑室下部紧靠车台面,*一对排烟孔距窑头6—8米处,分布长度占预热带的50%左右。
(2)节能窑排烟口设在窑室下部,第四号车位之后开始,均匀的排列14对烟孔,每对相距0.812m,长度10.556米,采取集中排烟措施。
(3)单个排烟孔面积:高×宽=201×232=0.0466M2,总面积0.0466×20=0.932M2
(4)每个排烟孔都连桶窑墙内支烟道然后汇集到总烟道排出,总烟道位置在第六第七排烟孔之间。
3、热空气喷嘴
在预热带前部设有喷嘴,意大利窑都设一组低温自动点火烧嘴,燃烧温度控制在600℃以下。
(1)该窑设计一组高温热气喷嘴,共11对,*一对距窑头1780mm处每对都交错排列,相距1050mm均匀的排列,全部对准窑顶拱脚砖处。
(2)总需风量1200M3/h,风压3000~4000Pa。
(3)热源来自急冷带前两组热风抽出口。
(4)通过调节,可使预热带的温度满足温度曲线的要求。
增设热喷嘴与传统窑相比的优点是:
A、提高预热带温度;
B、减少预热带的温差;
C、减少预热带上下压差的负压值,为窑头的零压面,创造条件;
与其它窑相比其优点是:
A、可用简单的喷嘴代替结构复杂的低温自动点火烧嘴;
B、可减少燃气消耗量;
C、扩大了高温空气的利用范围;
4、搅拌喷嘴
传统窑在预热带只设少数几道或不设搅拌气幕,达不到缩小上下温差的目的。
该节能窑参照引进窑的结构,预热带上部设高速低流量搅拌喷嘴11对,可有效的控制预热带上下温差与升温速度,*一对喷嘴距窑头1.75米,每对相距1050mm,风源为急冷区抽过来的热空气,其风量和风压可根据需要调节。
5、烧嘴布置
全窑共设高速调温烧嘴6组,每组6支,每对都交错排列。
*一组3对,距窑头18.65m开始排列,每组相距2.1米左右。
第二组2对,上烧嘴与下烧嘴交错排列,烧嘴实现自动控制,烧嘴间嘴为2.1m。
助燃风来自急冷带抽出的热风,预计温度350—450℃,风量3000M3/h左右,风压3000—4000Pa。
6、急冷气幕的结构
在隧道窑的烧成过程中,都在冷却带首端设急冷区,其作用是:
A、由于制品在高温阶段含有液相、处于塑性状态,可以快速冷却从而减少冷却时间;
B、可防止釉面析晶,使釉面光泽产品白度亮度更好;
C、明焰烧成直接冷却还可调整窑内压力,控制气体流向,流量。一方面可以阻止烧成带的烟气倒流,另一方面也有少量热空气流向烧成带,作为二次风之用;
国内急冷方式一般为直接冷却和间接冷却两大类。间接冷却的形式有余热
锅炉,窑顶夹缝和窑墙夹缝等,适用于隔焰窑和明焰窑的辅助冷却;直接冷却是设若干组冷却气幕,每组都从窑顶,窑墙同时向窑内喷射冷风,其形式有缝隙式、格子式等。
引进窑大部分采用上下喷嘴式和直接冷却区别在于:
A、冷空气喷入棚板下的火道和上部空间,经预热带后再冷却产品这样不但增加了冷却的均匀性,也缓冲了冷却的突变性,同时还可减少产品通过急冷带后重升温;
B、用多对喷嘴代替了少数气幕,可以更灵活的调节冷却速度和窑内气体流向;
间接冷却的优点是冷却介质的变化对窑内影响较小,但冷却不够均匀,无法控制窑内气体流向。尤其大断面窑更难均匀冷却,所以用上下喷嘴的直接冷却方式较好。
该窑设计18对急冷喷射,上8对,下8对,上下位置和烧嘴排列方式相同,下喷嘴在距*后一对烧嘴3.144米处开始设置每对喷嘴相距0.696米。
喷嘴的气流量2000—3000M3/h,风压1500—3000Pa。
7、高温空气及助燃风
在急冷段顶部与喷嘴交叉排列着四组热空气排出口,其形式为窑顶缝隙式,即横贯窑顶留出40mm宽的缝隙。每个相距5米左右,热风汇集于总管后。经保温
管道引出的做助燃风和调温风用。
节能型窑宽2.1m,冷空气主要从车面火道喷入,热风抽出口设在窑顶,冷却经过较长的路线才能排出,与传统窑相比,冷空气带走的热量将更多,出口温度更高,有利于提高助燃风温度。
8、窑尾冷却喷嘴
传统隧道窑的窑尾冷却,都是从窑顶窑墙紧靠窑内壁,垂直吹向烧成带,这部分的冷风量一般大于急冷风,有部分窑尾风贯通冷却带直达烧成带,成为二次风的一部分,所以,大量的高速冷风,不仅造成窑尾有较大的正压,而且使整个冷却都成正比。
该窑设窑尾冷喷嘴18对(上9对下9对),分布在窑尾8米以内,另设一道与窑头封闭气幕形式相同的窑尾气幕,窑尾热风抽出的形式和窑尾热风相配合,使窑尾区接近零,冷却带中部微负压。
窑尾冷风量4000—5000M3/h,风压1000—1500Pa。抽出热量量5000NM3左右,风压1500—3000Pa,温度100℃,全部送到成型干燥用。
9、砂封,膨胀缝,砂封槽,测温、测压孔、立柱、拉杆、窑内轨道等,结构特殊性不多,勿须另列。
曲封是隧道窑的一个关键,从结构上国外窑炉大多采用多道曲封,特别是密封好,其缺点是如有倒车现象不利清理,该窑设计的两道曲封,与原来不变。
六、窑体的施工方法,施工标准及耐火泥浆
1、施工方法和标准:
参照国家现有的《工业炉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和我公司《工程内控标准》。
2、耐火泥浆:
根据不同材质和温度区采用不同的耐火泥浆,其具体技术要求在设计时认真选择,力求*佳。
七、筑炉材料
传统隧道窑的筑炉材料,一般在内层
粘土砖或
高铝砖,外层用建筑
红砖,中间层采用轻质粘土砖保温。
69.8m隧道窑内层用泡沫
氧化铝制品,保温层采用陶瓷纤维,外保护层用
钢板,这些材料具有重量轻,热稳定性好,隔热性能好,尺寸规整等优良性能,窑墙可以建得很薄,外表温度很低,窑体蓄热少,有利于快速升降温,对于减少窑内温差,提高产品质量,产量节约能源都有重要意义。
显然,筑炉材料的好坏,严重影响着窑的性能,我国的筑炉材料,近几年有很大发展,研究出了不少的新型材料。例如,轻质
莫来石制品,特种
隔热砖高铝质高温陶瓷纤维毡,以及轻质浇注料等材料为我们该窑设计提供了方便。
该新型节能隧道窑窑体主要材料计划作如下选择。
*一层,内衬根据不同温度分别采用优质高铝聚轻球砖230mm作耐火层。
第二层,根据不同温度区,分别采用轻质高铝砖和轻质粘土砖等材料作保温层。
第三层,高温带采用60mm陶瓷纤维。
第四层,采用钢板作保护层,有洞孔部位特殊考虑。
窑项中低温区用优质高铝聚轻球砖250mm作平吊顶式结构,高温区用莫来石聚球砖300mm作平吊顶式结构,高中低温区别用高铝质高温纤维毯和
硅酸铝纤维毯,轻质浇注料等作保温层。
这样可保证窑体表面温度*高不超过60℃。
八、烧嘴与喷嘴
引进的西德窑所使用的IR—RG型高速调温烧嘴,喷嘴速度仅60—80m/s,功率为42000—334000KJ/n调比为1:4,国内有些厂的烧嘴所列指标,优于西德IR—RG型烧嘴,如GS型高速调温烧嘴,喷射度140m/S,调节比1:50,烧嘴的性能若能达到其所列指标的60%,也就满足2.0米宽窑的需要。
该窑共设计,高速调温烧嘴10对,搅拌喷嘴11对;急冷喷嘴18对,窑尾冷却喷嘴18对;具体安装尺寸及位置具体设计时确定,以避开立柱为主。
九、控制系统
采用微型计算机,把窑炉的主要技术参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窑炉始终处于*佳工作状态,是实现优质、高产、低耗的重要一环,因为隧道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热工设备,具有众多的工艺参数,并且互相干扰靠人工调节汪可能及时调整过来。何况工人操作水平不一,可调量差别大,很能把窑内温度、压力气氛稳定在工艺要求范围内,但用计算机也不能控制所在工艺参数,我们计划控制系统采用以下几方面比较有效也比较现实。
1、进车控制系统
能达到均匀连续进车,自动快速回车,可自由调节进车速度,并有超差报警,对进车时间,工艺参数,窑内车号有自动记录功能。
2、热工测量及自动控制
主要温度点(高温区4组,急冷温度1组)的自动检测的控制。包括燃气助燃风的比例调节,全窑炉有多个测温点的温度监测、记录、超差报警。由于*一组温度较低,精度要求相对不高,所以这部分的窑项温度和冷却带温度,仅靠显示温度而人工调节。
3、压力测量及自动调节。主要压力测量及自动调节,主要压力点(急冷压力、排烟抽力、助燃风压力、煤气压力等)的自动调节,各压力点显示及超差报警等。
4、工况监护及安全装置
如火焰探测,烧嘴火焰回流防爆,排烟
风机,助燃风机,燃气和助燃风联锁,自动启闭,燃气总管道突然停电自动关闭等功能。
十、余热利用
目前,我国隧道的热效率还很低,一般只有百分之二十几或三十几,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热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加强隧道窑的
余热回收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为了平衡急冷和窑尾风而抽出的余热,二是废气带走的热量。
该节能窑中计划利用以下两方面的余热。
1、高温烟气的利用,换热后送成型干燥。
2、急冷后抽出的热空气利用方法已在窑体结构中作了说明。
十一、窑用设备
1、窑车车衬以轻质结构为主。
2、回车道、预热洞、自动托车等按自动控制来设计。
3、风机:
全窑共去用7组12台风机,全部选用国内名优节能型产品,以保证长期稳定运行,引进窑的风机大都是单机运行,该窑关键部位仍按国内习惯备用。
选择的内机生产厂家有:上海风机厂、西安风机厂、沈阳风机厂,以西安风机厂为主。
(1)窑头搅拌和封闭气幕风机:4—72№4.5D,5.5KW,1台,预计风量2000NM3/h左右,风压2500Pa左右。
(2)高温余
热风机:FWY5—47№6.3C,11KW,2台,预计风量2500—4000NM3/h,风压2500Pa左右,温度500℃。
(3)
排烟风机:Y9—38№8D,22KW,2台,预计风量20000 NM3/h,风压1500—2000Pa左右,温度250℃。
(4)余热风机:FWY5—47№- 8C,18.5KW,1台,预计风量9000 NM3/h,风压1500—2000Pa,温度250℃。
(5)急
冷风机:9—19№5A,7.5KW,1台,预计风量3000NM3/h,风压4500Pa左右。
(6)窑尾急冷风机:4—72№ 4D,1.1KW,8台。
4、进车系统
窑头设计3米的进车室,由自动液压顶车机连续进车,快速回车,自由调速,超限报警。
5、各种管道设计
按管道内气体流速4-10m/S左右计算。
6、窑用机械设备表
十二、原料处理及成型设备
1、原料处理及成型设备
十三、
烧结砖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烧结砖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① 形状尺寸。准尺寸为200mm×100mm×50mm 砖宽;
② 强度等级。烧结砖的强度等级根据10块砖的抗压强度平均值、标准值或*小值划分,共分为MU30、MU25、MU20、MU15、MU10五个等级, 各等级的强度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值其具体要求如下所示:烧结砖的强度等级(MPa)强度等级 抗压强度平均值≥ 变异系数δ≤0.21 变异系数>0.21
强度标准值≥ 单块*小值≥
MU30 30.0 22.0 22.5
MU25 25.0 18.0 22.0
MU20 20.0 14.0 16.0
MU15 15.0 10.0 12.0
MU10 10.0 6.5 7.5
③ 抗风化性能。抗风化性能是烧结砖重要的耐久性指标之一。砖的抗风化性能通常用抗冻性、吸水率及饱和系数三项指标划分。抗冻性:是指经15次冻融循环后不产生裂纹、分层、掉皮、缺棱、掉角等冻坏现象;且重量损失率小于2%,强度损失率小于规定值。吸水率:是指常温泡水24h的重量吸水率。饱和系数:是指常温24h吸水率与5h沸煮吸水率之比。
严重风化区中的1、2、3、4、5等5个地区所用的烧结砖,其抗冻性试验必须合格,其他地区可不做抗冻试验(参见表7-7)。
④ 石灰爆裂。 GB/T5101-1998规定,优等品不允许出现*大破坏尺寸大于2mm的爆裂区域;一等品不允许出现*大破坏尺寸大于10mm的爆裂区域;合格品中每组砖样2~15mm的爆裂区不得大于15处,其中10mm以上的区域不多于7处,且不得出现大于15mm的爆裂区。
⑤ 泛霜。是指砖内可溶性盐类在砖的使用过程中,逐渐于砖的表面析出一层白霜。这些结晶的白色粉状物不仅影响建筑物的外观,而且结晶的体积膨胀也会引起砖表层的疏松,同时破坏砖与
砂浆层之间的粘结。
GB/T5101-1998还规定,优等品不允许有泛霜现象,合格品中不允许出现严重泛霜,且不得夹杂欠火砖、酥砖和螺旋纹砖。
⑥ 质量等级。根据国家标准GB/T5101-1998《烧结普通砖》的规定,烧结砖的技术要求包括形状、尺寸、外观质量、强度等级和耐久性等方面。根据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泛霜和石灰爆裂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和合格品(C)3个等级。烧结砖的孔隙率约为30%,吸水率18%~20%左右,表观密度为1800kg/m左右。
十四、烧结砖的特点
1.外光古朴典雅,内在品质优异;
2.颜色多种多样,图案美观大方,规格齐全;
3.良好的耐高温和抗冻性能;
4.优越的透水性,调节空气湿度,防止城市热岛效应;
5.耐酸碱侵蚀,耐雨水冲刷;
6.无辐射,无粉尘,无污染,生态环保;
7.**褪色;
8.耐压强度高,使用寿命长;
9.施工方便,易操作;
10.易维修、维护和日常清理简单。
十五、生产烧结砖时对页岩原料化学性能的要求
生产烧结砖时对页岩原料化学性能的要求:
生产页岩烧结砖时,要求制砖原料中Si02的含量为55%~70%,Al203的含量为10%~20%,Fe2O3的含量为2%―10%,CaO含量<1.5%,MgO含量<3%,SO3含量越小越好,K+、Na+等低熔点含量要适量。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当页岩中石灰质矿物的粒度小于0.51mm时,其含量可以达到2.0%左右,而当石灰质矿物的粒度大于0.5mm时,其含量应小于2%。
用页岩原料生产烧结砖时,如果主要成分在制砖要求含量的范围以内,则会使生产较顺利的进,如果某种成分超出了原料的要求范围,就要对烧成过程进行相应的调整。
如原料中大颗粒Si02含量多时,一方面将增加制品的耐火度,提高制品的烧成温度,干燥收缩小、干燥敏感性低起到瘠化剂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Si02在烧成过程中要进行晶型转换,使其体积发生变化,如果控制不好,会造成制晶缺陷,降低制品的力学强度,特别是抗折强度。可是小颗粒的Si02易于熔融,使制品结构均匀、密实,当原料中Si02含量大于75%时,对制品的烧成过程是不利的。如果含量超过80%,烧成后制品的体积不但不收缩,反而发生膨胀,使抗折强度大大降低。与此相反,当原料中Si02含量小于于50%时,则制品抗冻性能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