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南北有别!
南方*近刚过了雨季的势头,各省纷纷开始缓一口气度过今年的汛期。很多观望海绵城市建设的人们就开始坐不住了。这南方建设海绵城市是为了预防城市内涝,抵抗汛期。这北方建设海绵城市,那不是糟蹋纳税人的钱吗?这些无知的吃瓜群众啊,今天就让蓄水陶土小编好好为大家科普一下,北方为什么要建设海绵城市?如何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对北方来说有什么益处?
问题一:北方是否需要建设海绵城市?
答案当然是—— 要!要!要!
海绵城市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几个:“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其中水体黑臭与城市热岛问题是北方城市普遍存在的。至于积水和内涝,在极端气候越来越频繁以及城市地表变化双重不利因素影响下,北方城市也不能幸免于难,请自行脑补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的画面。
问题二:北方如何建设海绵城市?
我国地大辽阔,南北方地理条件和气候状况都有所不同。海绵城市在北方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在北方建设海绵城市上也有4点策略可以借鉴。
1.竖向设计—— 核心环节
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依靠水的重力特性,减少雨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北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竖向设计更加成为本区域内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2.单元划分—— 根本措施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合理的自平衡单元划分及其规模测算是保障“海绵化”建设经济性、实效性的便捷、有效措施,可以快速实现城镇的“海绵化”
3.源头削减—— 主要内容
北方平原地区应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重点从源头上予以消减。具体通过分散的、小型的、靠近源头的设施,在雨水进入市政排水官网之前,使其下渗、缓排。缓解原有设施压力,并加以净化和利用,辅以适当的中途转输和末端调蓄设施。在这其中,很多海绵城市新材料应运而生。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时候其实不妨使用一些新型材料来更好更快的达到效果。例如不堵塞的
透水砖、强蓄水的蓄水陶土、加速下渗的渗水井等等。
4.地下处理—— 基本保障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各种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根本目标是有效吸纳、蓄渗和缓释雨水,在建设中除了注意满足地表景观效果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做好各类设施的地下部分,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设施的高效、长效运转。
问题三:建设海绵城市对北方来说有什么益处?
建设海绵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敢说其百利而无一害,但必定是利大于弊的。首先是能够缓解北方城市雨季的内涝现象。北方城市大多是雨季和旱季,全年80%的降雨集中在雨季的几个月中。对城市的防止内涝和市政官网的压力很大,为了避免雨季时超强降雨带来的内涝引起的城市不良运作,海绵城市的北方建设可以说是刻不容缓。对于旱季来说,长达半年的时间,然而雨量并不充分。城市的绿化用水和居民用水,地下水的回填等等都是严峻的考验。这些年北方的水问题众多,水污染,黄河断流,地下水开采过度等等都是困扰城市发展的原因。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北方城市在旱季时的用水矛盾。只是设置合理,雨季时储备的水源是能够在旱季用于供给植物生长的。例如,在绿化面积下铺设蓄水陶土,就可以延长浇水周期。在适合的位置防止雨水罐等设施就可以将雨水集中收集利用等等。每一点这样小小的海绵措施,组合在一起就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个城市的雨涝干旱问题。
总结
全国各地的海绵城市的目的不一样,南方城市则是以防滞水为主。北方缺水地区应该以蓄水,增加可利用水资源为主,因地制宜,一刀切不妥;在西部干旱地区,应以雨水回收利用为主;在山区则应以控制水土流失为主;而面对地下水干涸的现状的区域,既需要雨水下渗,回收利用,也需要考虑内涝控制和污染控制。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未来不再是单一的解决城市排水问题,还要*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更加长远地考虑了城市发展需求。
暴雨是一张试纸。每逢暴雨来临,即便是地下水超采的北方城市也会迅速进入“看海”模式,之后这些天然降水又迅速地通过地表河道白白流走,只留下伤害。正因为如此,北方城市对天然降水的管理任务比南方城市还要多一分,不仅要预防城市内涝,还要利用天然降水补给用水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