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未来农村地区不断规划,原先分散式居住的人口也将越来越集中化,在生活污水收集和运输方面的成本将有所降低,采用集中式处理的优势也将不断突显出来。另外,随着农村生活污水量越来越大,成分越来越复杂,单一的污水处理技术已经不能很好地实现处理的要求和目标,因此,需要更多的组合工艺处理技术应对。
生物组合处理技术是微生物在厌氧或者好氧环境下利用自身的新陈代谢等生物机能来吸收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将这些污染物转变成无害的物质从而实现去除污染的目标。在生物组合处理技术中,通常由好氧单元和厌氧单元所组成,好氧单元主要负责除去水中的氮磷等有机物质,而厌氧单元主要负责水中有机物的分解和降解,通过两大单元来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
比如在厌氧反应器后加设曝气池和曝气生物滤池,可以使污水中的COD去除率进一步提高。一些光照时间长,阳光充足的农村地区,在厌氧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增设太阳能曝气生物滤池,不仅提高了污染物去除率,同时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在一些土地资源紧缺的地区,将一体化生物滤池设置成地埋式,借助提升
水泵来实现水循环,采用拔
风管实现通风,避免了土地资源的大量占用,且实现了较好的污水处理效果。
在厌氧单元再增设一个厌氧环节,使生物处理工艺变为厌氧-缺氧-好氧工艺,降低处理负荷,减少剩余污泥的排放量,适用于较大污水处理量,污水处理效率更高。实际处理过程中,通常是将厌氧单元前置,然后是好氧处理单元,以实现污染物较高的去除率。在这两个单元的基础上,很多优化装置和技术也使该组合处理体系不断完善和强化。
生态组合处理技术不仅含有微生物处理技术,同时还含有土壤处理技术、植物处理技术,这些处理技术共同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处理体系,通过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终实现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的目标。相对于生物组合处理技术,生态组合处理技术不仅可以满足较好的处理效果,在运维能耗上更低,而且同时还体现出一定的生态景观和服务价值。
生态组合处理技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同类型的生态处理技术进行串联,另一类不同类型的生态处理技术进行串联。同类型的生态处理技术对于一些水质较稳定,组分含量变化波动不大的污水较为适宜,处理的针对性较强。而不同类型的生态处理技术对污水的适应性更广,但处理的针对性较弱。
采用复合型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将上下流的湿地串联,底部连通,在促进湿地系统分解消化作用的同时,加快湿地自身生态处理系统的平衡。采用地表流和地下潜流的生态床组合处理工艺,或者是塔式的复合型人工湿地,一部分污水进入到表面流人工湿地,另一部分污水进入到潜流人工湿地,提高人工湿地的含氧量和碳含量,可以有效提高污水中氮的去除率。
利用浮床技术,在稳定处理塘中构建水生动植物的生态平衡体系,去除生活污水中的多种有害物质。针对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在人工湿地处理单元之间增加预处理的生态塘单元,或者增加塔式蚯蚓生态滤池单元,降低人工湿地单元的处理负荷,使污水的处理效率大大提高。
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是一种更加系统化,综合化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是将生物组合处理技术和生态组合处理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实现综合性价比更高,处理效果更好的目标。在该组合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对农村的环境、经济条件、生活污水的量、污水的特征等因素进行调研,综合考虑,制定出合理的组合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