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MBR膜的材料
可用作MBR膜的材料众多,主要有聚偏氟乙烯(
PVDF)、聚醚砜(PES)、聚丙烯(PP)、聚丙烯腈(PAN)、
聚氯乙烯(PVC)等。各类材料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工作条件,产品性能与生产厂商对材料的改性及不同的制造工艺水平有关。
3.2MBR分离原理
MBR是一种利用较低的压力驱动并按溶质的分子量大小来分离和过滤的一种物理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MBR膜表面的微孔只允许水及小分子物质通过而成为透过液,而体积大于膜表面微孔径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液侧,成为浓缩液,从而实现对原液的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3.3MBR膜丝微观结构
3.4膜丝不对称结构
MBR膜通常采用不对称结构,即由致密的皮层和多孔的支撑层构成,通常支撑层的孔径要比皮层高一个数量级以上。这种结构有以下的优点:a)致密的皮层提高了过滤的精度;b)多孔的支撑层降低了过滤的阻力,并且使得穿过皮层的微小杂质被截留的几率降低到*小。这些优点使得MBR基本实现了表面过滤, 清洗恢复性得到明显的改善,因而其通量可以保持长期稳定。3.4.1膜的孔径
MBR膜的孔径有很多种测定和表征方法。其中泡点法是实施*为简便的一种。泡点法理论基础是毛细现象。有如下的定量公式:
P=4δcosθ/D
式中 P 就是泡点压力。把膜浸入到水中,逐渐增加膜的一侧的气压,当观察到气泡连续从膜的另一侧逸出,此时的气压就是泡点压力。δ是液体(水))/空气的表面张力;θ是液体(水)-固体(膜)的接触角;D 是毛细管的直径(孔径)。
从上可以看出:
泡点测定方法测得的实际是膜上的*大孔径;
膜孔径,即毛细管直径 D 越小,泡点压力越大。理论上,这个关系和膜的材质无关。
这一原理在MBR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完整性检测。在MBR膜的一侧为液体(水),另一侧通入压缩空气。通过观察气体侧压力下降的速率,或者观察液体侧是否出现连续气泡,来判断膜的完整性。
3.5影响MBR膜性能的因素
3.5.1膜的材料
可以用来制造MBR膜的材质很多,而性能更优良的聚偏氟乙烯材料在 90 年代末成为生产MBR膜的主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