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树
南方形态特征 常绿大乔木,高达30m,胸径达100cm,树皮灰褐色。红褐色或褐色,裂成条片状剥落。大枝开展,1年生枝绿色或淡黄色,秋后变为黄绿色,2~3年生枝黄褐色或红褐色;小枝交互呈水平方高伸展。冬芽具覆瓦状排列的鳞片,圆柱形,黄褐色或红褐色,表面有光泽;叶线形,长1.5~2.2cn,宽约3Mm,螺旋状着生,排成2列。花单性,雌雄异株;雄球花淡黄色,花药5~6(稀4~8),有梗;雌球花短梗或近无梗,胚珠单生于侧生花轴顶端的苞腋,基部具盘状珠托。
红豆杉栽培技术
(1)采种与种子处理。10余年生开始开花结实,正常结实期在20年以后,结实有大小年现象。当肉质假种皮由青转为红色,即可采摘。种子成熟后易遭鸟食,应及时采收。摇动树干或用竹竿轻轻敲击树冠,地面捡拾果实。采后浸水3~5h,搓擦并淘去假种皮,晾干即得纯净种子。出种率为85%左右,种子千粒重约50g。红豆杉种子不宜裸露存放,贮藏或运输时需拌沙,沙藏的时间一般为8个月至1.5年。
(2)育苗。通常采用实生育苗和扦插育苗。种子有深休眠习性,播种前要层积处理。通常是将阴干后的种子用含水量5%的湿润干净细沙在阴凉处进行沙藏,第3年初春取出种子即可播种,也可用调整温度变幅、搓伤种皮、硫酸处理、温水浸种、激素处理等打破休眠,促进提早发芽。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壤疏松的微酸性砂质壤土,水田或山坡地均可。上方搭
遮阳棚,透光率60%左右。条播,播后覆土并盖草。播种后30d内开始出苗,80~90d出苗结束,出苗率70%以上。苗圃在夏、秋两季需常保持湿润,严防高温灼伤,当年施肥l~2次,翌年3~4月移床培育,第3年可出圃造林。
目前,红豆杉多用扦插繁殖,选用1~4年生的木质化枝条,剪成长度为10~20cm插穗,要求上切口平滑、下切口为马耳形、2/3以下去叶。插穗用ATP、ABT、NAA、IBA低浓度(200mg/L )浸10h或高浓度(1 000mg/L)蘸沾处理,扦插基质以锯末、
珍珠岩、砂土混合基质为好。幼苗组织幼嫩,易受日灼,搭荫棚透光度50%~60%为宜。圃地薄膜覆盖,春季扦插,成活率可达90%以上。
(3)种植。春季择阴雨天,用2年生裸根苗或容器苗上山造林。造林整地方式为带状整地,带上挖穴,穴规格为50cm×50cm×30cm株行距为2m×2m,以表层土回填至穴内,施磷肥作基肥。也可采用密植矮林作业方式造林,全垦整地,沿水平方向作粗畦,按0.5m×0.5m 密度定植。
(4)抚育管理。造林后,每年松土除草和追肥1~2次,连续抚育4~5年。红豆杉需荫蔽环境,抚育以铲除恶性杂草为主,盛夏抚育时应保留部分杂灌,为红豆杉幼树提供侧方荫蔽。幼苗生长动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实生苗植株高度和茎粗在前两年生长缓慢,株高年增长20cm,自第3年起生长速度加快,3~5年生苗株高年增长逾30cm,以夏季生长较快,秋季和春季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