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和优势:
1、韧性好,低温抗冲击性佳;能抵抗冲击,梯子搭靠和积雪的压力;并且不易出现凹陷,抗曲或变形;
2、PVC特殊的抗紫外线特性,能抵抗长时间的阳光曝晒,还增加了对酚雨和空气污染的抵抗力;
3、耐高温、耐老化性能好,抗酸碱霉蚀,历久如新,无须翻修和
油漆;
4、切割容易,安装简便,不特殊工具;
5、成熟的配方技术,保持产品性能具有超群的稳定性;
6、尊贵的亚白色使整个
落水系统外形更美观,色泽更优雅;
7、接地件,附有带锁定装置的特两倍,强度是铜的一半,壁厚厚薄的话可能容易变形;
金属质感为建筑带来强烈的表现力。不同色彩的选择,给设计师以广阔的想象空间。与建筑物本身色彩的搭配显示了建筑物的自然大气。彩铝不会被氧化,这是因为金属铝的表面会形成肉眼看不到的氧化膜。彩铝表层的聚酯涂层,可以保证其在严寒高温,酸雨盐蚀等恶劣多变的气候条件下保持艳丽的本色。由于铝
镁合金的比重较低,加上金属的
挂钩,使天沟受力安全可靠,安装易学便捷。可以回收利用,符合国家绿色建筑的要求。
PVC型材产品经历了导入期和高速发展期,从时间上看,可以分别定义为二十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和1995年-2002年左右。2003年以后,PVC型材行业进入了转型期。在产品的导入期:生产商普遍追求低造价,简化了
门窗型材断面,配方中大量填充
碳酸钙,导致产品性能很低,很多质量问题的出现影响了产品的推广。
1995年开始,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开始消化吸收国外欧式型材的技术精华,研制出自己的门窗系列,成为国内
塑料门窗的主导,推动门窗的技术更新和发展,也使整个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高速增长。进入产品成熟期后,也即从2003年起,许多弊端开始反应出来,过高的利润率导致盲目投资过多,使行业综合产能近300万吨,远高于市场需求;很多新进入的投资者没有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入手,而是简单模仿,甚至偷工减料,假冒伪劣,行业市场竞争处于非健康状态。原料市场价格不断上扬,加剧这种非健康的竞争,使部分企业经营处于困境,出现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之一,PVC
管材在日常生活中触目可及。在欧洲,1980年-1990年
塑料管的增长率为8%,2001年产量达350万吨,其中PVC管占60%。美国1985年塑料管产量为160万吨,1999年产量约360万吨,其中,PVC管占78%。而中国的一根UPVV扩口管材是于1983年在沈阳塑料厂(现沈阳久利的前身)诞生的,此后,中国大陆具备了PVC给、
排水管的生产能力。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是中国大陆PVC
管道的高速发展时期。期间一些年产能在5万吨以上的工厂陆续建成投产,万吨以上生产规模的PVC管道工厂达30多家。目前
塑料管道的年生产能力为2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