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罗茨
真空泵内装有两个相反方向同步旋转的叶形转子,转子间、转子与泵壳内壁间有细小间隙而互不接触的一种变容真空泵。
罗茨
真空机组原理:
靠泵腔内一对叶形转子同步、反向旋转的推压作用来移动气体而实现抽气的真空泵。
罗茨真空泵是指具有一对同步高速旋转的鞋底形转子的机械真空泵,此泵不可以单独抽气,前级需配
油封、水环等可直排大气。
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罗茨鼓
风机相似,工作时其吸气口与被抽真空容器或真空系统主抽泵相接。这种真空泵的转子与转子之间、转子与泵壳之间互不接触,间隙一般为0.1~0.8毫米;不需要用油润滑。转子型线有圆弧线、渐开线和摆线等。渐开线
转子泵的容积利用率高,加工精度易于保证,故转子型线多用渐开线型。罗茨真空泵的转速可高达3450~4100转/分;抽气速率为30~10000升/秒(1升=10-3米3);极限真空:单级为6.5×10-2帕,双级为1×10-3帕。
特点:
罗茨真空泵的特点是:启动快,耗功少,运转维护费用低,抽速大、效率高,对被抽气体中所含的少量水蒸汽和灰尘不敏感,在100~1帕压力范围内有较大抽气速率,能迅速排除突然放出的气体。这个压力范围恰好处于油封式机械真空泵与扩散泵之间。因此,它常被串联在扩散泵与油封式机械真空泵之间,用来提高中间压力范围的抽气量。这时它又称为机械
增压泵。
罗茨真空泵广泛用于真空冶金中的冶炼、脱气、轧制,以及化工、食品、医药工业中的真空蒸馏、真空浓缩和真空干燥等方面。
使用:
[2]罗茨真空泵压缩气体所需的功率与压差成正比,一旦气体压差过高,泵就可能出现过载现象,造成
电机绕组烧损。解决泵过载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采用机械式自动调压旁通阀。 旁通阀安装在罗茨真空泵的出口和入口之间的旁通管路上。此阀控制泵出入口之间的压差不超过额定值。当压差达到额定值时,阀门靠压差作用自动打开,使罗茨真空泵出口和入口相通,使出入口之间的压差迅速降低,这时罗茨真空泵在几乎无压差的负荷下工作。当压差低于额定值时,阀自动关闭,气体通过罗茨真空泵内由前级泵抽走。带有旁通
溢流阀的罗茨真空泵可以与前级泵同时启动,使机组操作简单方便。
(2) 采用液力
联轴器 采用液力联轴器也能防止泵的过载现象发生,使泵可以在高压差下工作。液力联轴器安装在泵和电动机之间。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液力联轴器由电动机端向泵传递额定力矩。罗茨真空泵的*大压差由液力联轴器所传递的*大转矩来决定,而液力联轴器可传递的*大转矩由其中的液体量来调节。当泵在高压差下工作或与前级泵同时启动时,在液体联轴器内部产生了转速差即滑动,只传递一定的力矩,使泵减速工作。随着抽气的进行,气体负荷减小,罗茨真空泵逐渐加速至额定转速。
(3) 采用真空电气元件控制泵入口压力 在罗茨真空泵的入口管路处安置真空膜盒
继电器或电接点真空
压力表等压力敏感元件。真空系统启动后,当罗茨真空泵入口处压力低于给定值(泵允许启动压力)时,压力敏感元件发出信号,经电气控制系统开启罗茨真空泵(如真空系统中装有罗茨真空泵旁通管路,则同时关闭旁通管路阀门)。若泵入口压力高于规定值时,则自动关闭罗茨真空泵(或同时打开泵旁通管路阀门),从而保证了罗茨真空泵的可靠运转。
保养:
(一)、罗茨真空泵定期检查:
1、每日检查:
a)油位检查:油量过多,使温度升高,油量过少,造成润滑不良。
b)温度检查:用
温度计检查泵各部位温度。
c)电动机负荷检查:用功率表或电流,
电压表测量电动机负荷。
2、罗茨真空泵每月检查:
联轴器及
垫片是否损坏和松动。
3、罗茨真空泵每3个月检查:
齿轮箱内
润滑油是否变质。
4、罗茨真空泵每6个月检查:
a)前盖
轴承箱内润滑油是否变质。
b)活塞环及活塞环
衬套是否磨损。
c)齿轮微量程度的磨损对转子正常运转是否产生影响,是否需要调整。
(二)、罗茨真空泵拆装:
增压泵进行拆卸和重新装配时,须根据以下注意事项进行:
1、罗茨真空泵未拆卸前,先测量并记录转子各部分间隙。
2、尽量避免用重锤敲打,拆下的零件不得碰伤,妥善保管好。
3、将需要更换的零部件的更换原因及使用情况详细记录下来。
4、罗茨真空泵重新装配前须把各零部件清洁干净,毛刺修光。
5、无
密封垫衬或
密封圈的静密封面用“106”有机
硅橡胶涂料。用干净密封的橡胶
密封件,需涂上真空考克脂。带溢流阀真空泵溢流阀上的密封圈及平面上不得涂任柯油脂。
6、根据间隙一览表调整转子各部分间隙。
7、全部装好后须进行检漏。
8、重装后须进行试运转和必要的性能测试,待正常后才能安装使用。
故障判断及处理方法:
罗茨真空泵故障
1、极限压力不高
(1)
管道、系统漏气
(2)泵部分漏气
(3)前极泵极限压力下降
(4)润滑油太脏或牌号不符
(5)油封磨损
(6)溢流阀处漏气
(1)系统检漏
(2)对泵检漏
(3)修理或更换前级泵
(4)调换润滑油
(5)调换油封
(6)对溢流阀进行清理
抽速不足
(1)管道通导能力不够
(2)前级泵抽速下降
(3)溢流阀处漏气
(1)增大管道通导能力
(2)修理或更换前级泵
(3)对溢流阀处进行清理
电动机过载
(1)入口压力过高
(2)转子端面与端盖单面接触
(3)前级泵返油进泵腔
(4)溢流阀卡住,使出口过高
(1)调整、控制入口压力
(2)调整转子端面间隙
(3)装置防返油设备
(4)对溢流阀进行清理
过热
(1)选择的前级泵抽速不够,造成压缩比过大
(2)入口压力过高
(3)冷却不良
(4)齿轮箱润滑油过高
(5)转子与泵壳接触
(6)齿轮、轴承、油封润滑不良
(1)重新选用前级泵
(2)调整、控制入口压力
(3)畅通冷却
(4)调整油量
(5)修整
(6)保证油量适当,润滑良好
声音异常
(1)装配不良
(2)导向齿轮与转子位置偏移使转子相碰
(3)入门压力过高
(4)过载或润滑不良造成对齿轮的损伤
(5)轴承磨损
(1)重装
(2)调整位置,保证间隙
(3)调整、控制入口压力
(4)调换齿轮
(5)调换轴承
轴承、齿轮
早期磨损严重
(1)润滑油不良
(2)润滑油不足
(1)调换润滑油
(2)补充润滑油